近年来,侨批的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识。民间收藏日益增多,有关热心人士及专家学者也围绕侨批开展研究。饶宗颐教授的“海邦剩馥”、“媲美徽学“,是对侨批和侨批文化研究的一种盛赞。为了更好地抢救侨批档案,深入研究并广泛传播侨批文化,自2007年起,省档案局启动了“广东侨批”申请“中国档案文献遗产”工程。
银信合一的特殊形式,使得侨批在近现代的中国华侨史上扮演了十分特殊的角色。海外华侨寄批回家的首要目的在于赡养家眷,为维持并改善家眷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。其次,侨批也是海外游子与家乡眷属交流感情的重要渠道。
侨批的产生并广泛使用,催生了一个新兴行业--水客业,风行一时,并进一步递变成更为完善的侨批业。广东侨批业自清代初兴以来,历经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演变。20世纪70年代,侨批业归口银行管理,标志其特定历史使命的最终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