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宋喜公题关帝庙联说起
对联,俗称“对子”,雅称“联语”,有春联、喜联、楹联、挽联之分。对联相传始于五代后蜀孟昶刻在桃符版上的题目,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。对联是祖国文化宝库中一颗闪烁着奇光异彩,形式别具的晶莹小宝石。它集诗、词、歌、赋之精华,聚意美、音美、行美于一体,是文学花丛中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。
程洋冈蔡氏宗祠(资料图)
黄岐山陈夫子岩联
翁万达题薛翰林第
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,一直令人喜读,是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,雅俗共赏,源远流长。
揭西县棉湖镇郭氏大楼带湖书斋门联为客家名士邱玖华所撰。 黄 凡 摄
自2008年以来,潮阳棉城连续10年举行了纪念“双忠公”的大型文艺巡游,2011年改名为“首届双忠文化节”。潮阳人民为何如此敬仰双忠呢?从潮阳棉城双忠行祠的两副对联就可见一斑。
游客游览达濠青云岩宋大峰祖师公庙,若至该庙之火巷(大殿左偏巷),可以一睹吴子寿先生题北山北楹联:“地势自偏此间足高隐;尘氛更远何事见移文。